false
文章主題
專欄作者
文章主題
專欄作者
文章主題
專欄作者
醫療健康

【CT vs PET vs MRI】一文比較影像診斷技術 買醫保有咩要注意?

2023-04-12 5分鐘閱讀
CT vs PET vs MRI 影像診斷技術比較

CT Scan、PET Scan和MRI都是常用的影像診斷技術,簡而言之,就是透過影像呈現體內狀況,幫助醫生斷症。然而,即使同一個身體部位出現病徵,醫生也會按照病情需要,建議病人接受不同的檢測。病人或許會感到疑惑,CT、PET和MRI到底有甚麼分別?哪些病症適合用哪種技術?掃瞄出來的影像又有何不同? 

認識CT、PET、MRI 各種影像診斷技術的原理是甚麼?

CT(電腦斷層掃描,Computed Tomography):

  • 利用X光射線從多角度拍攝人體內部,再經過電腦技術合併多組影像,呈現斷層影像,從而深入檢查個別器官或部位,常用於掃描頭、頸、胸、腹和盆腔。
  • 雖然X光射線帶有輻射,但根據英國國民健保署(NHS)的資料顯示,CT Scan對病人健康的影響十分有限,導致病人日後患癌的機率少於2000份之一。若不濫用,病人接受CT檢查的好處一般大於輻射風險。

PET(正電子掃描,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):

  • 病人需要注射放射同位素藥物,其後進行全身或局部掃描,特點是可以檢查癌細胞的活躍程度。除了癌症,PET Scan也能用於診斷炎症、感染和神經系統疾病。

PET-CT(正電子電腦斷層掃描):

  • 結合CT和PET,更有效地診斷出早期癌細胞病變、找出癌症源頭、辨別癌症的期數、擴散以至復發的跡象等。PET-CT Scan能夠檢查大部份腫瘤,包括常見的肺癌、肝癌、大腸癌和乳癌。

MRI(磁力共振,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):

  • MRI是唯一沒有X光輻射的影像診斷技術,它利用強力磁場將人體內的氫原子短暫地重新排列,並經無線電釋放訊號,透過電腦運算後轉化為多角度影像。
  • 對比其他影像診斷技術,MRI在檢查身體軟組織和神經組織方面比較優勝,常用於檢查腦部、韌帶和關節等,亦可用於診斷部份癌症。 

CT vs PET vs MRI 影像診斷技術的特點比較

 電腦斷層掃描(CT)正電子掃描(PET)磁力共振(MRI)
原理利用X光射線拍攝人體內部,並透過電腦合併成斷層影像注射放射同位素藥物,其後進行全身或局部掃描利用強力磁場令氫原子振動並釋放訊號,經電腦換算後轉化為影像
針對病症運動創傷、腦出血、中風等癌症、炎症、神經系統疾病等神經、肌肉等軟組織及腫瘤
掃描需時約10秒約15-20分鐘約30至45分鐘
優點
  • 快速 · 高解像度
  • 能深入檢查個別器官或部位的病變
  • 能顯示癌細胞的活躍程度
  • 無輻射 · 軟組織分辨率高 · 可清晰呈現器官內部組織形態和神經脈絡
缺點
  • 軟組織分辨率低
  • 部份病人需要注射顯影劑
  • 需要注射放射同位素藥物
  • 速度慢 · 噪音大
  • 不適合幽閉恐懼症病人
副作用
  • 會接觸到輻射,但輻射量低,不會對身體構成嚴重傷害
  • 部份病人可能對顯影劑過敏,大約1%人會出現皮膚痕癢、噁心等輕微反應
  • 放射同位素的半衰期較短,帶有的輻射一般約半天就會衰減至接近零,但放射同位素藥物在極少數情況下可能引起過敏反應
  • 強力磁場可能令病人體內的金屬裝置移位,或令電子儀器失效,病人必須先行卸除儀器或轉換為可進行MRI檢查的模式
價格
  • 最便宜 · 收費按掃描部位及需否使用顯影劑而異
  • 如毋須使用顯影劑,腦部掃描約1,400元至3,000元;腹部掃描則由2,500元至6,000元
  • 最昂貴 · 香港私家醫院多數提供PET-CT或PET-MRI組合
  • PET-CT全身軀幹掃描約13,600元至19,000元
  • 中等
  • 收費按掃描部位及需否使用顯影劑而異
  • 如毋須使用顯影劑,腦部掃描約5,000元至8,300元;關節單側掃描的價格相若

註:價格只供參考,實際收費或因病人情況而有別;各醫療機構的收費亦有差異,以機構資料為準。

不論哪種影像診斷技術,掃描結果都需要由受過專門訓練的醫生解讀。同時,疾病的診斷需要多方面考慮,包括臨床病徵等,病人應與主診醫生溝通,決定最合適的治療方法。如想了解更多個別影像診斷技術及價格可參考10Life其他文章:CT ScanPET ScanMRI

醫療保險有得claim嗎?

CT、PET和MRI都屬於自願醫保的「訂明診斷成像檢測」,只要有主診醫生的書面建議,不論這些檢測是住院期間、抑或在診所或日間手術中心進行,都會獲得賠償。不過,受保人一般需要負擔其中30%的費用,其餘才由保險公司賠付。

至於其他非自願醫保的醫療保險,雖然也涵蓋CT、PET和MRI,但一般會列為「雜項」,並有附加條件,例如必須在住院期間進行,或因為檢查而確診某疾病等。投保前留意賠償上限之餘,亦要注意索償是按每次傷患,抑或每次入院計算。 

若想初步了解不同保險產品在這方面的保障,可以利用10Life《保險解碼器》比較產品的「訂明診斷成像檢測」和「雜項開支」保障。

資料來源:香港綜合腫瘤中心、傳媒報道、香港專業醫療診斷中心政府自願醫保計劃網頁、私家醫院或醫療機構。

10Life 編輯團隊

團隊成員由一群資料搜集員組成,主力保險相關資訊研究。

10Life 編輯團隊

團隊成員由一群資料搜集員組成,主力保險相關資訊研究。

免責聲明

10Life 產品比較和 10Life 保險評分由獲保監局授權持牌保險經紀公司 10Life Financial Limited(保監局牌照號碼為FB1526)營運。10Life 產品比較和 10Life 保險評分乃根據產品資料、事實陳述以及數據,並以一般消費者作為對象,從而作出數學運算,並不受與保險公司任何形式之合作或所獲得之費用所影響。

10Life平台上之任何資訊(「10Life資訊」),包括但不限於產品比較、產品評分、網誌文章等,旨在向香港特别行政區(「香港」)境内人士發布,所有信息及服務對象為於身處香港境内人士,僅供一般教育及參考用途。10Life資訊無意,也不應被視為對任何保險、金融或投資產品進行受監管建議或專業建議、推薦、批准、認可、邀請或招攬。10Life資訊並沒有考慮閣下之個人需要,閱覽有關資料亦不應被視為正在進行個人合適性評估,且不足以構成任何購買保險產品決定的依據。購買任何保險產品或進行有關保險決定前,閣下應以保險公司提供的資料為準,自行進行研究,及/或尋求持牌保險中介人的獨立及專業意見。10Life資訊是以最大努力從不同渠道收集、驗證、更新而成。10Life集團及其附屬公司、關連人士、代理、董事、職員、員工將不會就有關資料引致的責任、索償或損失負上任何責任,亦概不保證或擔保有關資料之準確性、完整性和適時性。

所顯示保費資料尚未包括保險業監管局收取的保費徵費,並均四捨五入至港元個位數。

如閣下對 10Life 產品比較和 10Life 保險評分有任何意見,歡迎電郵至 enquiries@10life.com

WeChat icon
WeChat icon
Whatsapp icon
Whatsapp icon
Enquiry icon Close icon
置頂
Whatsapp icon
Whatsapp icon
WhatsApp
WeChat icon
WeChat icon
WeCha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