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alse
文章主題
專欄作者
搜尋文章
熱門搜尋
文章主題
專欄作者
輸入關鍵字
文章主題
專欄作者
輸入關鍵字
保險字典

【保費融資】伏位大披露 「高回報」背後風險是……

2021-12-12 6分鐘閱讀
The-Hidden-Traps-Behind-Premium-Financing-kv.png
在低息環境下,具有槓桿效果的保費融資(Premium Financing)甚為流行,甚至有保險顧問形容等同「買樓」。不過,保費融資是否如想像般美好?有甚麼「伏位」投保人需要注意?
 
所謂保費融資,是指透過借貸方式買儲蓄保險,然後保單將成為銀行抵押品,貸款成數高達9成甚至是95%,從而達到以小博大效果。
 
舉例,若果保單保費(包括預繳)為200萬港元,假設每年保證回報率為3%,5年後獲得利息回報32萬港元;有合作銀行願意提供90%貸款,年利率約1.2%,還息不還本,預期總利息開支為10.8萬港元,意味投保人只需付出20萬港元,便能獲得約21萬港元淨回報(未計手續費),5年間總淨回報率為105%。
 
在樂觀情景下,保費融資可以為投保人帶來龐大利潤;但假設投資及利息環境逆轉,亦可以帶來重大虧損,背後風險不得不注意:
 
1.香港或邁向加息周期
 
保費融資美好一面是低利率環境時可以輕鬆套利。以市場上一些熱銷保費融資方案為例,利率以1個月銀行同業拆息(H,現時低至0.1%)加1%至1.2%,或最優惠利率(P)減2.75%計算,並以最低者為準,而儲蓄保險保證回報率約3%。
 
惟市場預期美國聯儲局明年底前會加息3次,每次幅度為0.25%,再計及往後踏入加息周期,假設每年加息3次直至利率正常化為止,在本港聯滙機制下,最終本港H會穩步上升,甚至是P上升,令投保人繳付利息成本增加。
 
2.預期回報或遜於預期
 
上述保險例子是具有保證回報,但市場上很多容許保費融資的儲蓄保險都是非保證回報為主,甚至是沒有保證回報,但偏偏這些「預期回報」表現非常亮麗,成為保險顧問一大賣點,吸引投保人參與。
 
惟若果預期回報不及預期,而香港又踏入加息周期,隨着利息開支增加,加上回報較預期為低,最終有機會出現虧損,所以投保前必須注意有關保費融資回報是保證還是非保證。
 
3.保險顧問誘按樓再融資
 
過去十多年,本港物業錄得龐大升幅,不少保險顧問慫恿業主將層樓轉按套現,獲得低息按揭貸款。假設成功套取300萬港元,保險顧問再推銷將這300萬港元進行保費融資,以槓桿倍數5倍(按揭成數80%)計算,保費高達1,500萬港元,再假設回報率以3%計,回報5年間隨時又倍增,變相獲得300萬港元盈利。
 
然而,當市場利息環境逆轉,除了保費融資利率會上升,連按揭利率都會上升,甚至連物業都有機會變成負資產,但保單退保有機會出現虧損;此外,一旦非保證回報率不似預期,最終「幾重夾擊」下,投保人的償債能力風險急升。
 
4.險企若出事保單變「負資產」
 
如果是保證回報的保險,正常而言價值是固定。不過,萬一保險公司信用評級下跌、出現流動性危機、甚至是倒閉收場(亦即是信貸風險),令保單價值下跌,其時銀行給予借款人的信用額度或貸款會被重新審視,有機會要提供額外抵押品。
 
若果保險僅主要提供非保證回報,當現金價值部份表現不佳時,同樣會被銀行要求增加抵押品。
 
5.保單權益轉讓予銀行
 
由於保單已經轉讓予銀行(承讓人)作為抵押品,基本上銀行可以代表保單持有人行使權利,如領取應付權益、要求保險公司提供資料等。如果借款人未能繳付貸款利息,銀行可以將產品退保並取回退保價值,扣除欠債後再支付予保單持有人;如果退保後仍未能找清欠款,則仍然需要繼續償還負債。
 
假設受保人身故,而其時貸款尚未還清,則銀行可以指示保險公司先將身故賠償作還款用途,餘下才繳付給受益人。
 
一般而言,保單持有人亦要在銀行同意下,才可以行使保單權力,包括冷靜期權益、更改受益人、提取保單戶口價值、更改繳付保費方式等。
 
銀行及中介人銷售有缺失
 
事實上,除了要留神保費融資本身風險外。金管局及保監局早前聯手調查保費融資,並於今年9月底發佈調查結果,發現不少中介人銷售行為存在缺陷,10Life現摘錄部份:
 
過度槓桿
正常而言,保費融資就借款人的負擔能力測試,應該是考慮借出貸款規模。但這筆貸款卻被個別保險公司及保險顧問用作「支持」客戶具有負擔能力的理據,導致投保人過度槓桿(over-leveraging)。另外,保險公司亦沒有查核現時客戶持有的生效保單當中,有哪些正在繳交保費,更沒有檢查這些保單有沒有作為抵押品進行借貸。
 
證明文件不足
保險公司承保及對客戶進行盡職審查時,應該會要求客戶提供財政能力的證明,以證明有足夠資產還錢。不過,更多時候客人未能證明資金來源是來自「流動資產」,更多是以「非流動資產」,包括物業的市值、壽險現金價值、聯名戶口資金等作證明。
 
保險公司甚至會要求銀行聲明客戶資產水平,尤其是銀行本身就是保險中介人,但實情是就算銀行未有提供相關資料,保險公司亦會將有關資產聲明照單全收。另外,部份保險公司獲悉客戶有其他債務,例如透支、按揭,但選擇視而不見。
 
未解釋清楚風險
保費融資等於客戶將保單權利及利益作為抵押予銀行,以獲得融資,因此客人需要完全明白有關風險。然而,個別保險公司在發出保單或保單生效後,才通知客戶保費融資的風險,風險披露聲明毋須客戶簽署;有一間保險公司發出大量保費融資單後,竟然沒獲得客戶風險披露聲明簽署。有保險公司將抵押品風險融入保險建議書,成為一般風險披露聲明,而沒有作出額外提醒及解釋。
 
銷售失當
有代理將保費融資及保單捆綁成一種「銀行產品」出售。該代理更自製銷售材料聲稱產品「沒有風險」、「最強定期存款」,具有誤導成份。另外亦有保險中介人將保費融資介紹成支付方法,而沒有談到其實際影響,最終令投保人未有注意實際收益或會較中介人最初提及的為低,原因是部份會被利息抵銷。
 
冷靜期
在保費融資領域,使用冷靜期取消保單的權利其實是由貸款人(銀行)持有,但保險公司未有向客戶提及,有機會構成誤導,令客戶感到混亂。另外,保費融資一旦提取,即時會收取利息,即使冷靜期權利已經行使。然而,部份銀行作為中介人以及貸款提供者,未有在銷售時向客人提及這項利息開支。
 
須理解保險產品及融資條款
 
上述風險對於投保人最大憂慮是,當銀行及保險公司容許過度槓桿存在,而客人原意接受過份槓桿,以小博大,一旦出現流動性問題時,則會有未能還款風險。
 

 

最後,消費者參與保費融資前,必須清晰了解保險產品本質,例如是保證回報還是非保證回報,亦應清楚閱讀所有風險,明白借貸涉及利率上升風險;而保險顧問及銀行亦應審視投保人財政狀況,避免慫恿他們按樓後再參與融資,從而出現過度借貸。 
10Life 編輯團隊

團隊成員由一群資料搜集員組成,主力保險相關資訊研究。

10Life 編輯團隊

團隊成員由一群資料搜集員組成,主力保險相關資訊研究。

免責聲明

10Life 產品比較和 10Life 保險評分由獲保監局授權持牌保險經紀公司 10Life Financial Limited(保監局牌照號碼為FB1526)營運。10Life 產品比較和 10Life 保險評分乃根據產品資料、事實陳述以及數據,並以一般消費者作為對象,從而作出數學運算,並不受與保險公司任何形式之合作或所獲得之費用所影響。

10Life平台上之任何資訊(「10Life資訊」),包括但不限於產品比較、產品評分、網誌文章等,旨在向香港特别行政區(「香港」)境内人士發布,所有信息及服務對象為於身處香港境内人士,僅供一般教育及參考用途。10Life資訊無意,也不應被視為對任何保險、金融或投資產品進行受監管建議或專業建議、推薦、批准、認可、邀請或招攬。10Life資訊並沒有考慮閣下之個人需要,閱覽有關資料亦不應被視為正在進行個人合適性評估,且不足以構成任何購買保險產品決定的依據。購買任何保險產品或進行有關保險決定前,閣下應以保險公司提供的資料為準,自行進行研究,及/或尋求持牌保險中介人的獨立及專業意見。10Life資訊是以最大努力從不同渠道收集、驗證、更新而成。10Life集團及其附屬公司、關連人士、代理、董事、職員、員工將不會就有關資料引致的責任、索償或損失負上任何責任,亦概不保證或擔保有關資料之準確性、完整性和適時性。

所顯示保費資料尚未包括保險業監管局收取的保費徵費,並均四捨五入至港元個位數。

如閣下對 10Life 產品比較和 10Life 保險評分有任何意見,歡迎電郵至 enquiries@10life.com

WeChat icon
WeChat icon
Whatsapp icon
Whatsapp icon
Enquiry icon Close icon
置頂
Whatsapp icon
Whatsapp icon
WhatsApp
WeChat icon
WeChat icon
WeCha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