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重點
除了擔心bb有沒有吸收足夠營養,準媽媽在懷孕期間,也會關注bb的成長速度、身體結構是否正常、有沒有患上唐氏綜合症等,這些都可以透過T21、照結構等產前檢查監察或篩查。不過,產前檢查有很多項目,在哪些週數應做哪些檢查?在母嬰健康院和私家診所做產檢,價錢又有甚麼分別?
政府有免費產檢,為甚麼還要找私家醫生做檢查?
假如準媽媽在公立醫院分娩,政府會提供免費產檢。
不過,政府產檢計劃只包括最基本的檢查項目,例如驗血和唐氏綜合症篩查等,整個孕期一般只有四至七次覆診,亦未必會安排照結構(結構性超聲波)。
因此,不少在公院分娩的準媽媽為了獲得更全面的跟進,都會選擇「兩邊做」,自費找私家醫生做額外產檢。私家醫生或私家醫院提供的產檢一般次數較多、較頻密,覆診安排也較有彈性。以明德國際醫院為例,由懷孕初期至41週,總共提供14次健康評估或產前檢查,也會在20至22周時照結構。
何時要做產檢?有哪些關鍵日期要睇實?
整個懷孕期約40週,按bb的成長進度分為初期、中期和後期三個階段,分別有不同的建議檢查項目。
私家醫生一般會逐次產檢及逐個檢查項目收費,每位醫生的收費不同,差距亦很大,由500至約1,000元不等,預約前應先查詢相關費用。個別私家醫院有在網頁列出收費,例如明德國際醫院,做足14次產檢及照結構等全部檢查項目約需4.5萬元。另有部份私院的分娩套餐已包括產前檢查,毋須額外收費。
以下整理產檢時間表和大約價格,給新手爸媽們參考。但要留意,因應每位準媽媽的背景和健康情況,需要的例行產檢次數和檢查項目或會不同,實際情況應遵照醫生指示。
表一:建議產檢時間表及收費
懷孕階段 | 產檢及其他檢查項目 | 明德國際醫院收費 |
初期 (14週前) |
| $2,0201 |
| $6,0202 | |
| NIPT $7,2202 | |
中期 (14週至27週) |
| $2,0201 |
| $5,3902 | |
| $2,6802 | |
後期 (28週至40週) |
| $2,0201 |
| 4,8102 | |
備註: 1. 例行產檢包括量度體重和血壓、驗小便及基本超聲波檢查等,並逐次收費,上述為單次產檢價格。 2. 檢查項目收費已包括該次覆診的例行產檢費用。 3. 明德國際醫院的價格資料於2023年7月25日取自醫院網頁,只供參考,醫院不時調整收費。至於私家醫生收費則綜合親子網上討論區及私營醫療集團的資料。 |
資料來源:綜合婦產科專科醫生、明德國際醫院、領康醫療
結構性超聲波與例行產檢超聲波有甚麼分別?4D是否最好?
例行超聲波有助評估預產期、確認胎兒心跳、大小和胎位等。而結構性超聲波則可以詳細檢查胎兒的身體結構和內臟,包括頭骨、嘴唇、脊骨、心臟和四肢等,一般在懷孕第20至22週左右進行。結構性超聲波可以診斷出嚴重的先天結構異常,例如脊柱裂、肢體異常等。
結構性超聲波可再細分為2D、3D和4D三種,有婦產科專科醫生解釋,2D足夠找出胎兒的結構問題,3D可以清楚看到胎兒的樣子,4D則更一步,能夠看到胎兒的動作。3D和4D並非必須,準媽媽可以自行選擇是否接受檢查。
私家醫生照結構收費約2,500至5,000元。假如母嬰情況都正常,一般只須做一次結構性超聲波。如果發現腎脹等問題,或者看不清心臟,則需要安排再做檢查。
政府已免費篩查唐氏綜合症,為何還要自費做T21?
雖然政府有提供免費的唐氏綜合症篩查(OSCAR),但不少準媽媽都會選擇自費在私家醫院或診所接受T21或NIFTY(又稱NIPT),即「無創性胎兒染色體產前檢測」,主要原因是後者的準確度更高。
有婦產科專科醫生解釋,T21和NIFTY可以說是同一種檢查,只是品牌和化驗所不同,只需要選擇其中一種便可。這項檢測的原理是透過基因檢驗,篩查bb有沒有患上唐氏綜合症、愛德華氏綜合症和巴陶氏症等染色體疾病,準確度達到9成9。綜合網上資料,私家醫生的T21檢查收費約5,000元。
產前檢查可以claim保險嗎?
可以。目前市場上並沒有單獨購買的產科保險,部份醫療保險產品容許受保人加購產科保障,一般涵蓋產前、產後檢查,以及在醫院分娩的相關費用。
不過,投保前要留意產科保障有9個月至1年的「等候期」,即是受保人加購產科保障後隔多久才可索償。假如早產,則要提供醫生證明,確保受保人是在保單生效之後受孕。如果已有計劃懷孕,建議在備孕期間盡早購買產科保障。
此外,少數保險公司的高端醫療保險計劃本身已包含產科保障,但這類計劃的保費一般很高。
如果各位準父母有興趣了解更多具有產科保障相關的保險,歡迎與10Life 的專業保險顧問查詢。
註:
1. 資料來源:衞生署、傳媒報道、親子網上討論區、私家醫院及保險公司
2. 本文最後更新日期:2023年8月15日。
10Life 產品評級和評分由10Life Financial Limited(獲保監局授權持牌保險經紀公司,保監局牌照號碼為FB1526)所制定。10Life 產品比較和10Life保險評分乃根據產品資料、事實陳述以及數據,並以一般消費者作為假設對象,從而作出數學運算,並不受與保險公司任何形式商業合作或所獲得費用影響。 10Life平台上之任何資訊(「10Life資訊」),包括但不限於產品比較、產品評分、網誌文章等,僅供一般教育及參考用途,並不構成或意圖構成任何受監管建議、保險、金融、投資或其他專業建議、推薦、核准、認可、邀約、銷售保險、金融或投資產品。10Life資訊並沒有考慮閣下之個人需要,閱覽有關資料亦不應被視為正在進行個人合適性評估,亦不足以構成任何購買保險產品決定的依據。購買任何保險產品或進行有關保險決定前,閣下應以保險公司提供的資料為準,自己進行研究,及/或尋求持牌保險中介人的獨立及專業意見。10Life資訊是以最大努力從不同渠道收集、驗證、更新而成。10Life集團及其附屬公司、關連人士、代理、董事、職員、員工將不會就有關資料引致的索償或損失負上任何責任。10Life集團及其附屬公司亦概不保證或擔保有關資料之準確性、完整性和適時性。 如閣下對10Life產品評級和評分有任何意見,歡迎電郵至 enquiries@10life.com。